中国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,被誉为“世界竹子之故乡”。竹子种类、面积、蓄积、产量、用途及产值均居世界之首,被誉为“竹子王国”。1997年11月,中国第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——国际竹藤组织在北京正式成立。2004年,中国已加工出16大类100多个系列4000多种竹子产品,竹业总产值达370亿元人民币,出口创汇6亿美元。
竹子适应性强:从-29℃ - 41℃都能适应;在PH值为4.5-8.5的土壤中均能正常生长;海拔3600m以下均有分布,气候从热带到寒温带都有不同的竹种。
生长快:丛生性竹3-4个月可完成高粗生长,一般每昼夜长高20-40cm,最快80cm;散生竹和混生竹30-45天完成高粗生长,一般每昼夜长高30-50cm(多见于大型竹,毛竹、筇竹等除外),最快150cm,是其他林木无法比拟的。
一次栽植,年年受益:据资料显示,竹子的寿命长达60 - 300年,年年出笋,成竹,每年均可挖笋、伐竹,可达到其他植物无法达到的一次种植,多年受益。
用途广:除荒山造竹保护生态、园林景观绿化美化外,竹子用途广泛涉及到建筑业、制浆造纸业、人造板业、家具业、交通运输业、医药卫生业、饮食服务业、旅游业以及农业等多个行业,以竹代木、以竹代塑、以竹代钢已经逐步为人们所接受认可。
投入少产出大,投资回收期短:以在广西的一片规模为3000亩的集约化经营的竹林为例,造林4年后开始进入产出期,第5-6年可收回前期竹林建设成本。进入正常生长年份后,每年的竹材、竹笋收入可达100万元以上。而前期竹林建设成本(包括山地承包费、整地费、栽植费、种苗费、肥料费及管护费等)约150万元左右,第六年以后经营成本仅为每年50万元左右,利润可观。效益高于特种林木以外的绝大多数林木、果树及农作物。如果承包年限为60年,则最多可用近55年,更造福了后代。
政策支持力度大:根据政策资料,竹林已退出采伐限额,经营者可以自行确定采伐量及采伐季节,竹材及竹笋的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免收。而且国家支持个人及企业大力发展竹林,谁造林谁受益。
大力发展竹产业的契机
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,更是绿色生态的世纪。竹子以其生长快、用途广、集约经营价值高、投资回收期短以及可以一次造林永续利用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等的重视和青睐。
2003年、2004年,国务院和适竹省相继颁布了《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》,国家林业局、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以及适竹省份相关部门也出台了《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“十五”及2010年专项规划》《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》政策,给竹产业、特别是纸浆用竹林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契机,所以用闲钱投资荒山造竹林具有实在而且划时代的意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