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您当前位置
-> 实用技术 |
毛竹的生理特性
一、竹的形态特征 毛竹、又名楠竹、猫头竹、孟宗竹等,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。毛竹可分地上和地下茎。毛竹的地上茎即竹材部分,就是毛竹的竹干。竹干(地上茎)端直,一般高8-15米,最高可达20米以上。竹壁厚约为0.5-1.5厘米。节间长度上部和下部短,中部长。其分枝附近可达45厘米。节间圆筒形,分枝节间的一侧有沟槽(俗称水槽),下宽上窄,并有一纵行脊,枝下各节无芽。杆部开始分枝的第一节,生1-2条枝,如2条枝侧一大而长,另一小而短,往上则每节都生2枝。叶每2-3片生于小分枝上,叶片披针形,长5-10厘米,边缘一侧平滑,一侧有小锯齿,叶色深绿,背面较淡,有短叶柄。杆箨(竹壳)俏长于节间,背面是黑色或褐色晕班,并密生褐色柔毛。 毛竹的地下茎(俗称竹鞭)单轴散生,呈现波浪起伏延伸,幼嫩竹鞭呈淡黄或黄色,有时还附有鞭箨(鞭壳),壮令鞭为金黄色具光泽,老鞭褐黄色或略带有褐色。竹鞭扁圆形,径1.5-3厘米,鞭上有节,节间长3-6厘米,近实心,节上有主根10-18条,支根发达。节上有芽互生,芽一侧之竹鞭有明显的纵沟,鞭芽有的发育成鞭,有的发育成笋。冬季成笋者为冬笋,翌年清明前后成笋出土者为春笋。毛竹可开花结实,但很少发生这种情况,如有发生则结束生长史,竹子死亡。 二、竹的生长发育 1、地下茎(竹鞭)生长 毛竹的竹鞭分布在土壤上层,横向起伏生长。其分布深度一般在15-40厘米范围内,有时深达米左右。总的是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分布较深,而在脊薄板结的土壤中分布较浅。 毛竹竹鞭分为鞭柄、鞭身和鞭梢三个部分,总称为鞭段。竹鞭在地下的纵横蔓延就是通过鞭梢(又称枪芽)的生长来实现的,鞭梢的生长活动期一般为五至六个月,并与发笋长竹交替进行。在大小年分明的毛竹林里,大年出笋多,鞭梢生长时小,小年出笋少甚至不出笋,鞭梢生长量大。一般在新竹抽枝发叶、竹林进入小年时,鞭梢开始生长(梅鞭),八、九月最旺(暑鞭),十一月底停止,冬季萎缩断脱。在来春竹林换叶进入大年时,双从断梢附近的侧芽另抽新鞭,继续生长,六、七月最旺,到八九月又因竹林大量孕育笋而逐渐停止生长。大、小年不明显的花年毛竹林,每年春季出笋长竹,夏秋季行鞭生根,每年鞭梢生长量的差距不大。 鞭梢生长所消耗的养份都来自其相连的母竹,如在其生长期中大量砍竹,会造成伤流,影响鞭梢生长甚至萎缩死亡(所谓砍"杨梅红"竹)所以必须予以禁止。 竹鞭来鞭、去鞭的识别,来鞭既前一株母竹延伸出来的鞭出的新竹,鞭芽朝新竹的鞭对新竹来说为来鞭,从新竹新发展出来的,鞭芽向外的称为新竹的去鞭,这对挖母竹具有重要的作用。鞭梢有疏松肥润的土地中生长,一年可长达4-5米,所形成的竹鞭,鞭段长,岔鞭少,鞭径大,节间也长,侧芽饱满,出笋多而大;反之,在土壤板结、石砾多且干燥脊薄的地方,则生长缓慢,经常折断,形成鞭段较短,多畸形扭曲,粗细不匀,节间也短,侧芽瘦小,出笋少而小。鞭梢生长的顶端优势很强,对侧芽有抑制作用,但受伤折断后,附近的侧芽很快萌发分化,长出岔鞭竹笋一般都由鞭段中部的笋芽萌发而成,多数为当年生粗鞭。粗壮的鞭段养分贮藏丰富,壮芽多,出的笋大且多. 2、竹干生长 (1)、竹笋生长 夏未秋初,壮龄竹鞭的侧芽先萌发分化为笋芽,其顶端分生组织再经细胞分裂增殖,进一步分化出节,节隔、笋箨、侧芽和居间分生组织,并逐渐膨大,至初冬时(稻头黄),笋箨(笋壳)呈黄色,被有绒毛,称冬笋。冬季低温时期,竹笋处于休眠状态,到立春温度回升后,又继续生长出土,自然数为春笋。 (2)、竹笋--幼竹生长 竹笋出土后到幼竹高生长停止这段时间,称为竹笋--幼竹的生长期,时间一般为50天左右。按其高生长的速度可分为初期、上升期、盛期和末期四个阶段。初期(竹笋阶段)高生长缓慢;上升期(竹笋和幼竹的过渡联阶段)生长逐步加快;盛期(幼竹阶段)高生长十分迅速,自下而上的生箨逐步脱落;末期高生长由缓慢起码至停止,竹干上部开始展枝放叶,形成新竹。 (3)、成竹生长 新竹形成后,竹子的杆形生长结束,竹干的高度、粗度和体积不再有明显的变化;但竹干内部的材质(木质化)生长还在继续进行,各部分的组织仍在不断老化成熟,此时的生长称为竹生长。它可分为幼龄(一年生)、壮龄(2-5年生)、中龄(6-8年生)和老龄(9-10年生以上)四个阶段。随着竹龄的增加,竹株各器官的水分含量逐渐下降,表现竹子老化成熟衰退的共同趋势,但壮龄阶段较为稳定,老龄阶段下降趋势加快。 3、竹林生长 毛竹林由地上(立竹)和地下茎(竹鞭)两大部分组成,通过生连鞭,鞭连笋,笋长竹,竹又养鞭,循环增殖,相互影响,与有关营养物质的合成、积累、分配、消耗等生理活动形成竹林的"自致力调节"系统,这是毛竹个体生长繁殖的特点,也是毛竹林发展更新的规律。 毛竹材用林与笋用林一样,也有大、小年和花年之分,但由于笋用林的经营更趋集约,年年垦复施肥,除大年产笋量较高外,小年仍有一定的产笋量。花年笋用林由于每年都留养母竹,各年之间产笋量差异不大。
|
|